导演:佐藤佑基
主演:佐野泰臣
在哀牢山中不幸遇难的4名地质调查人员,他们的遗体终于在24日凌晨运抵殡仪馆。他们的不幸遇难让无数人感到悲痛,四个年轻人就这样离开了人世。不过
在哀牢山中不幸遇难的4名地质调查人员,他们的遗体终于在24日凌晨运抵殡仪馆。他们的不幸遇难让无数人感到悲痛,四个年轻人就这样离开了人世。不过随着哀牢山事件的相关细节被披露出来,这件事情的迷雾也被渐渐拨开。但是有些细节披露也给人们带来了疑问,这些疑问又可以合理地解释清楚吗?一起进入今天的话题! 在11月13日,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的4名地质调查队员从云南普洱市镇沅县进入哀牢山腹地野外作业后失联,他们原计划于11月13日下午或14日上午下山。进山前携带有罗盘、工兵铲、铁锹还有RTK和一次性雨衣等工具以及约1天半的口粮。4名失联人员中,他们的年龄都不是很大并且都曾当过兵。随着搜救队伍的不断寻找在11月20日,搜救人员在作业时发现了失联者的雨衣。 这个雨衣在山上一共发现了两件,一次是在宿营地发现了粉红色的一次性雨衣,在另一处又发现了一件。在11月22日四名失联人员被找到,遗憾的是他们都已经遇难。根据相关信息描述,当时4名遇难者被发现时,衣冠较为完整,没有被野兽侵害的迹象。甚至其中一名遇难人员的衣服掀到了上面,肚子露了出来,并且脸上还带着微笑。 再根据媒体介绍的4人是从临时过夜地前往作业地时出事的,距离终点不过200米的距离。他们使用的是机械罗盘,因哀牢山上有磁力紊乱现象,影响罗盘正常使用,产生错误的方向指引,导致他们一直在围着临时营地转圈。以上就是这件事情的大概过程和相关细节的披露。那么对于这4名地质调查人员不幸遇难的疑问有哪些呢,这些疑问又可以合理地解释清楚吗? 根据媒体披露失联的4人各有一台RTK设备。按计划,他们应该在11月14日打开RTK设备。只要按下设备按钮,救援人员就能根据卫星系统传回的数据找到4人所在的位置。但从14日至21日11时,失联4人从未打开过RTK设备,因此救援人员无法据其定位。 RTK是什么,它是一种实时动态技术,是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技术的简称,是一种通过基准站和流动站的同步观测,利用载波相位观测值实现快速高精度定位功能的差分测量技术。使用时它可以向GPS卫星发送信号,然后再由卫星传送信号到接收站。所以只要RTK被打开发送信号后,它就可以利用卫星把相关的信息传送给接收站。但是为什么他们一直都未发送过信号? 这个有相关的解释是可能因为在山林里面被大树等遮挡,导致卫星无法接收到信号(或发送的信号微弱),但是在这么久的时间里,4名地质调查人员就没有找到可以发送信号的空旷地方?因为在没有遮挡的空旷地方信号是可以被卫星接收到的。 其实也是有可能的,因为山林里面容易出现大雾的天气,而且4名地质调查人员上山这几天还赶上了下雨。在大雾和下雨的山林中,想要找到空旷的地方难度变得更大了,同时也会增加了迷路的风险。 这点也可以解释,首先大家要知道,他们携带的雨衣是一次性的塑料雨衣,根本不是专业在野外使用的雨衣。那么在大风、下雨天气,这种雨衣很容易被树枝等硬物刮坏、刮破,这样可能造成雨衣无法正常地使用。 这个描述符合失温状态下导致的反常脱衣现象。失温症是指当人体核心温度低于35°C时出现的各种症状。失温时候的相关症状和表现取决于温度,轻度的失温可能造成人体发抖和意识模糊,中度失温的时候一般发抖的症状会消失,但是这不是代表失温的情况改善了,相反的是,这时候会加剧意识模糊的状况。在重度失温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反常脱衣现象,这个现象会导致患者开始自行脱去衣物,与此同时又会进一步加速身体的热量散失。 首先四名队员上山之后赶上了降雨,本来山林中就比较潮湿,在降雨后,山林里的潮湿环境会变得更加恶劣。可以说在这么恶劣的潮湿环境下,想要点燃木材什么的非常困难。有汽油当然会增加点燃的几率,但是也比较困难。 另外为什么他们携带了冲锋衣、保暖内衣,甚至还有人携带了羽绒服,还有雨衣也可能遭遇到失温呢?因为雨衣这个问题前面提到过了,因为是一次性的雨衣,很容易被刮坏,如果在野外不小心被刮坏了,那么它防雨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还有这四名调查队员前往的哀牢山自然保护区,它的平均海拔在2500米以上。而且这时候也是我国的冬季,在这个高度的山区里面,昼夜温差会变得很大,白天能到达20多度,而晚上会降到10度以下,在下雨的时候温度下降的会更多。另外在野外行走时,如果走得过快导致出汗过多,那么也会增加失温的风险。 以上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关于网友们疑问的相关分析,当然这个分析只是我个人的观点。至于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四名地质调查人员不幸遇难,我们还需要等待后续相关部门的调查结果。最后愿这4名不幸遇难的地质调查人员安息,也希望相关调查结果尽快出现。 大家有什么疑问和见解欢迎留言讨论。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我是火宗君,我们下期见!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