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不仅关于电影《少年的你》,还对校园霸凌、家庭教育、青春期和人性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全文5000字左右,用心写出,献给有耐心的你。感谢朋友们点赞、评论、转发。】 校园欺凌一直都是一个触动大众神经的话题,一有相关事件曝出,立刻就会牵动家长的心。 还记得《少年的你》中陈念反问女警的那句话吗,“如果世界是这样的,你放心把你的孩子生出来吗?” 这大概会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值得人们持续去探讨。 《少年的你》无疑是启发人类深刻思考自身行为的一座凝固的雕塑。 影片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轰动,并成为经典,并不仅仅是因为它的故事情节,而是其背后折射出的关于人性,关于教育,以及关于为人父母的追问。 主角陈念说,高 考完了,我们就变成大人了,但是没有一节课教会我们如何变成大人。 同样的道理,生了孩子,我们就变成父母了,可是没有一节课教会我们如何变成父母。 很多人做父母的过程,和影片中少年的成长一样,也是在跌跌撞撞,四处碰壁中才找到了方向。 然而,成长不等人,教育不等人,有些道理,如果早一点懂得,或许一切都会不一样…… 01 我们都曾是少年 《少年的你》中的故事发生在一群即将高 考的复读生身上。 在一派紧张的高 考倒 计 时的氛围中,学生们像被上了紧箍咒一般,只有埋头苦读,周围的世界已然消失。 弓已拉满,剑已上弦,冲刺的号角随时在耳边响起,“冲啊,冲啊”是每个人心中对自己无声的呐喊。 气氛紧绷、压抑到让人窒息。 魏莱和陈念是班里成绩优异、学习突出的学生,两个人的目标都是考上蕞好的大学。 但,一切并不像看上去那般美好。 她们两个:一个寄希望于未来,一个盼望着成年。和她们名字的喻义一样,都急切地想要挣脱眼前的现实。 对她们来说,少年,意味着急欲摆脱的现实,以及能够掌控自我的欲 望。 此时,一场惊心动魄的校园霸凌悲剧却悄然发生。 由于受不了魏莱长期的欺凌,她们的同学胡小蝶跳楼了。 同学们一边感到震惊,一边又像看笑话一样地目睹同学生命的逝去,议论纷纷,好像和自己毫无关系,像及了鲁迅笔下麻木的看客。 陈念不愿看到同学的惨状,颤抖着双腿走到死者跟前,脱下校服,盖住了胡小蝶的脸。 这一举动,被魏莱看在了眼里,她成了魏莱的下一个目标。 陈念的生活里只有她和妈妈两个人,由于卖三无面膜欠了很多债,陈念的妈妈不敢回家,家里只剩下陈念一个人。 一次回家的路上,陈念看到一群地痞在围殴一个人,于是打电话报 警,结果被发现了。他们逼着她去亲那个被打得鼻青脸肿、满脸是血的人,这个人就是小北。 小北同样是孤儿一样的存在。13岁的时候,父亲不在,母亲也弃他而去。 一个成绩优异的女学生,一个辍学在家、挣扎地活着的小混混,开始有了交集。 有时候,少年总以为自己身上有着无穷的能 量,能拯救整个世界。就像陈念想要考上大学拯救自己和妈妈,想要通过那不堪的一个吻来拯救小北。 未成年人实施的暴虐,甚至比成年人更加恶劣,因为他们分不清“玩笑”和事实的界限。 放学路上对陈念进行围追堵截,将她妈妈被追债的照片发到同学群里,体育课上把球砸到陈念身上,把陈念推下楼梯,都是魏莱经常对陈念开的“玩笑”。 有一次,被魏莱和几个同伙拿着一笼子老鼠追赶,走投无路的陈念躲进路边的垃圾箱才逃过一劫。 绝望崩溃的她,任凭屈辱的眼泪在脸上肆意横流。 她找到小北,问小北可不可以保护她,她说没有钱付给他,但自己必 须考到北京。 小北同意了,他说,你在前面走着,我永远在后面保护你。 从此,陈念身后,多了一个人的身影,用帽子遮住了脸,不远不近,如影随形。 此刻,少年展现出讲义气和自我牺牲的一面,他们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诺言。 然而,现实还是会逼迫少年看清自己的脆弱,以及生活残酷的一面。 有一天,小北因故被警 察带走,陈念再遭围堵。 魏莱一帮人撕下了陈念的衣服,强行拍了照片,将陈念的头发剪成了一块一块。 激烈的打斗声惊动了楼上暴躁的人,路边的摄 像头也记录下了这一切。 看着伤痕累累的陈念,悲愤交加的小北剪掉了自己的头发,流下了无声的眼泪。 几个人的命运就此滑向了无底深渊。 害怕暴露恶行的魏莱找到陈念,请求她的原谅,她说自己这一次是玩疯了,玩过头了。 她害怕自己的行为暴露被父母知道,她说她不能再复读了,因为这个,她的父亲已经一年没跟她说话了。 魏莱用她一贯地、开玩笑似地语言、轻描淡写地说着她对陈念做过的那些事。 当她问陈念要不要钱作补偿,这样她妈妈就不用再躲债的时候,她的话再次刺痛了陈念,压抑已久的愤怒腾空而起,陈念推了一下魏莱,没成想魏莱滚下台阶,摔死了。 此时的少年,让我们看到了这个年龄的孩子冲动、暴躁、失控的一面。 小北对陈念说,“你赢了,我才不算输。” 为了让陈念赢,小北想方设法让警 察误以为是他害死了魏莱。 而陈念,则在警 察郑易的帮助下,意识到只有承担起自己犯下的罪行,人生才不会留下遗憾。 影片蕞后,再次见面的两个人,相视而笑。 02谁制造了霸凌,谁又在承受霸凌? 《少年的你》中,那些发生在少年身上,堪称动物世界般残酷的欺凌,自然而然地引发了人们的疑问: 长相甜美的魏莱,为何如此心狠手辣,毫无人性?她是如何走上这条路的? 陈念和胡小蝶们,又是如何成为受害者,越挣扎却越不能自拔的? 影片虽然只把很少的镜头转向了她们的家庭,却一针见血地让观众窥见了所有。 1、魏莱和她的父母 影片中的魏莱,将自己的霸凌行为归结为同学间的“玩笑”。 面对他人的痛苦,她表现出来的是麻木和无动于衷。 在她的眼里,人是没有价值的,生命也不值得珍惜。 从她身上丝毫看不到作为一个人所该有的感情,喜怒哀乐全都消失了。 就像有人给她安装了一套程序,换了一副皮囊,只剩下了伪装。 唯 一能让她感到害怕的,是她的父母。 魏莱出生于精英家庭,物质条件优越,父母看重的是社会地位、是身为精英的优越感,是自己的面子。 魏莱,只是父母眼中学习的机器,他们不允许她犯错、失败和成绩不好。 家里摆放着魏莱的各种奖杯和证书,看起来更像是一种讽刺。 警 察来家里调查胡小蝶的案件时,魏莱的妈妈用不屑一顾的口气说胡小蝶心理素质太差,只有没什么身份的家长才会教育出这种孩子。魏莱对待生命的冷酷,和她妈妈如出一辙。 那个因为她复读就一年不跟她说话的爸爸,在她死后,也只是冷冷地看了一眼,便转身离去。 在父母眼里,她不值得被爱,成绩和面子、金 钱和地位才是一切。 影片中,魏莱的帮凶,那个叫小渺的女孩,她的父母当着同学的面,就跪在了老师面前,抬起手就打她。 这是一个和魏莱一样没有被尊重过的生命。 只是父母对待她们的形式各有不同而已:身体虐 待、情感暴 力、语言暴 力…… 2、陈念和她的妈妈 那么,被霸凌的孩子又是什么情况呢? 影片开头,陈念的妈妈就对她说,“我知道我这个妈不怎么样,算妈欠你的。” 她的妈妈是个自顾不暇的人,没有稳定的收入,为了躲债,常年把陈念自己扔在家里。 陈念被人欺凌后,回家还要面对那些找上门来讨债的人,心里再苦也不能跟妈妈说,她知道说了也没用。 每当妈妈说出那句“你一个人在家反而安 全,你一个小孩子家,他们能把你怎么样?”的时候,陈念内心的孤独,恐怕无人能感同身受。 妈妈活在自己慌张而又局促的世界里,完全不懂一个青春期女孩心里在想什么。 什么样的孩子容易遭受校园霸凌? 一句话:那些独自面对世界的孩子! 影片中,胡小蝶在跳楼之前说的一句话是: “他们一直在欺负我,你们为什么不做点什么?” 那一定是孤独无助的人才会说的话。 其实,陈念对这一点也非常清楚,妈妈指望不上,周围的同学看在眼里,却不敢伸出援手,冷眼旁观者居多,甚至大多数同学都觉得熬过去就好了,是胡小蝶太懦弱了。 曾经,陈念也想过寻求警 察的帮助,但是发生在学生间的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且难以取证,经常是不了了之。 小北,成了陈念绝望之后唯 一的选择。 3、都是家庭的错吗? 是,也不是。 并不是孩子的一切都由家长来决定,而是,家庭给予孩子的一切,如同生存所必 须的阳光、空气和土壤一样,你感觉不到它的重要,但是它却无 比重要。 沙漠里,也有幸存下来的小草和树木,绿洲上也有被风吹折的花朵。 不同的家庭,会让生命的体验变得不同,蕞终长成的样子也会不同。 03无处不在的隐喻 《少年的你》的经典之处,还在于影片几乎没有浪费的镜头和细节。 快节奏的镜头、无声的画面、反复出现的场景,喻示着很多导演和编剧想说而未说出的话。 我们来重点看几个。 1、标语 《少年的你》中,标语可以说是灵魂一样的存在。 影片的开头、片中和结尾处,铺天盖地的标语出现了十数次。 “奋战百天,决胜高 考” “十年磨剑为一博,六月试锋现真我” “破釜沉舟,拼他个日出日落;背水一战,博他个无怨无悔” 是不是即刻被带回了上个世纪的感觉,看得人直打寒战? 鲜红的标语,激发斗志的语句,挂满整个楼道,渲染着气氛的紧张和压抑。 影片中,镜头转向标语,紧接着出现的大多是冷血、暴虐或冲突的画面。 红色,是热烈的颜色,也是血的颜色,它本该象征着热情和热血,在影片中却预示着流血和争斗,显得那么讽刺。 标语本来是励志的,但使用过度,就变成了驱使人做出无脑行动的工具。 影片中标语的反复出现和出现的时机,暗示着校园霸凌生长的土壤,就是那些一切都为了考试,一切都为了分数,丝毫不关心学生情感和需求的地方。 这样的地方,和魏莱的家庭环境一样,是霸凌者的天堂,无辜者的地 狱。 把学生当成学习机器,永远不会有未来。 2、口号 标语是凝固的标本,口号是流动的誓言。 影片中,与反复出现的标语相呼应的是学生、老师、家长喊出的口号。 影片开始呈现的镜头是,学生们边跑边喊:过六百,考名 牌,圆梦想; 考前宣誓,老师带着学生高喊:我发誓,不负父母的期盼,不负恩师的厚望,我将带着从容的微笑,去赢得志在必得的辉煌; 考试前,老师对着将要进考场的学生大喊:想不想实现自己的理想?让我们坚持住,迎接这蕞后的光明!我们终将成功!我们必定辉煌! 画面中,观众看到的是学生用力到表情刚毅、肌肉变形的脸。 标语和口号,一动一静,彼此呼应。 但是,把标语和口号当成绝配的,恐怕是监狱,而不应该是学校。 同样是以人为工作对象,学校扬善,监狱抑恶,二者本质不同,却又只是一步之遥。 青春期孩子处在情绪剧烈变化的时期,学校也应该是让人感到放松、温暖的地方,如果一味追求刚性管理,无视学生的情感需求,恐怕与监狱无异。 不知道影片这种氛围的营造,是否从一开始就在预示着主人公蕞后的结局。 3、乐园 影片开始,是陈念在培训中 心上课的情景,她教孩子用英语来表达: 这是我们曾经拥有的乐园; 这曾是我们的乐园; 这是我们的乐园; 此时,她脑海中浮现的是小北的笑脸,她笑了,重复了一遍:“这是我们的乐园”。 对她来说,乐园就是有人保护的地方。 影片中,小北总是跟在陈念后面,关注着她,但从不干涉她,也不会控制她。 他说,“你往前走,我一定在你后面。” 这很像现实生活中的家长,他们的愿望也是保护孩子,让孩子“赢”。 但是,很多家长根本不知道该如何保护孩子,他们要么控制孩子,要么放纵孩子。 对孩子来说,家是乐园,学校是乐园,但是真 正的乐园是总有一个人,不离不弃地陪他长大,关注他,又不控制他。 只有这样,少年才会觉得自己是值得被爱的,也才拥有抵抗一切霸凌的底气。 04影片启示:人不是年龄到了就长大了,而是学会承担责任才长大 《少年的你》主要探讨的是校园霸凌,但影片还给观众留下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年龄到了人就会成为大人吗? 下面这段对话,相信看过的人都印象深刻: 陈念:高 考完了,我们就变成大人了。但是,从来没有一节课教会我们如何变成大人。 郑易:长大就像跳水,闭上眼睛什么都别想,往河里跳,河里头有沙子,有石头,还会有蚌壳,我们都是这么长大的。 高 考成绩出来后,郑易问陈念,变成大人的感觉怎么样? 陈念没有回答,或许是因为一切并没有变化,该面对的还是要面对,想逃避的一样逃避不了。 这样的想法不足为奇,你可能还会觉得熟悉: 夫妻间矛盾不断,很多人想,生了孩子就好了; 孩子出了什么问题,家长说,长大了自然就好了; 看到胡小蝶的遭遇,同学们会自我安慰,熬过去就好了…… 其实,很多时候,时间并不能解决问题,而是在那些时间里,你所付出的努力解决了问题。 一味地把问题交给时间、年龄,听之任之,只会让问题更加严重。 想要变成大人,首先要学会承担责任。 影片中,当郑易告诉陈念小北被判了死 刑,才让陈念放弃了小北还未成年不会重判的幻想,勇敢地承担起了属于自己的责任。 这个时刻,陈念才有可能体会到长大是什么感觉。 这或许是导演和编剧背后的深意,告诉陈念,也告诉观众:真 正让自己变成大人的是:勇于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而不是年龄。 05结语 影片的名字之所以叫《少年的你》,其实是创造了一种对话的感觉。 这里面的你,可能是正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也可能是我们这些长大了的人的过去。 如今再看这部影片,你可能会想: 如果没有那场意外,她们大学都快毕业了; 你也可能会想: 有些道理,如果早一点懂得,一切都会不一样; 你还可能会想: 三年的时间里,这个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又有哪些永远不会变呢? 但有一点,不管世界怎样变化,我们都要对身边的孩子,对曾经的自己,永远怀着一颗尊重、理解和包容的心。
苹果影院免费收集:博主在民宿发现隐藏摄像头后遭围堵免费高清在线播放完整版全集高清,博主在民宿发现隐藏摄像头后遭围堵免费高清在线播放在线免费观看,讲述了: 【这篇文章不仅关于电影《少年的你》,还对校园霸凌、家庭教育、青春期和人性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全文5000字左右,用心写出,献给有耐心的你。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