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枚重磅催泪弹. 东野圭吾同名小说改编,科技伦理、家庭伦理两种命题的结合,还掺杂了对前沿科技的展望,探讨的核心问题是关于死亡的界定以及死亡本身,在脑死亡的状态下,被新技术所维系的生命状态还能被视为“活着”吗?脑死亡和心脏死亡,究竟哪一种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死亡?抛出伦理问题和医学界定问题后,影片最终又走向了日本同类题材所擅长的催泪领域,由母爱进一步升华为对生命的和解,很多观众所不解的悬念或惊悚部分,个人认为并没有破坏整体基调和故事走向,反倒有助于呈现一个母亲对生命的执念和情感状态,也是导演堤幸彦所擅长的部分,孩子最后“托梦”的一幕更是看到泪崩,小演员的笑容已深深刻在了脑海里. 筱原凉子姐姐演得真好,很用力但不腻,去年她主演的两部戏都很喜欢,另一部是日版《吃土的十二个月》. 两部片子都很适合引进内地. 评论总从隐没制造悬念角度去解释大白鲨,可实际如不尽量隐没而是露出全貌就是个一望便知的机械赝品. 所以这部电影有它叙事受制于特效的被动性,但斯皮从题材上巧妙规避了被动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故事讲的是海洋生物,无需像地面怪物那样露全身. 来到二十年后,当地面怪兽全身亮相已不存在技术障碍,叙事便从被动化为主动,迅猛龙群袭击捕猎队被有意隐没在高草丛中进行……当然技术无碍的叙事主动并不意味着整片必优,侏罗纪2口碑上就远不及大白鲨. 影片整体成就取决于剧本题材角色技术甚至出品时代等多重因素影响,约束反成美德的例子也不胜枚举. 但至少,遭遇江郎才尽平庸难免之时,技术优势选择从容能够确保作品的专业水准和品质基础. 正如刘别谦所言,“我拍的电影有时达到不我的标准. 但最终人们只会说这是一部他所有工作都达到标准的平庸之作. ”一個人,一隻狗,在一年當中伴隨季節交替的生活樣貌. 長年獨居於輕井澤山間的作家阿勉,一日三餐、一年四季的飲食都取自大自然,山野中的果實、香菇、野草、竹筍皆可上桌. 阿勉的文字編輯同時也是女友的真知子,有時會從東京來他的住處拜訪,;而一起烹煮當季食材,然後和心愛的人一起品嚐的料理是最美味. 從立春到冬至,懷著感恩之心去收下這些由大自然所孕育出的食物,就像是懷抱一股珍惜活在此刻瞬間的感受. 阿勉在山野生活中,慢慢習得何為人生的精髓. 無論是料理、灑掃還是寫作,阿勉習慣將每天該做的事都一一細心做好,雖然如此,至今卻仍無法決定該如何處理13年前就已過世的妻子骨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