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美极了,云南真美,真空旷,真自然,可惜故事只是要表达说真话,陈本人和阿城都只看到了自己的哀愁,看不到云南那片土地的美丽和人的淳朴,这片子要表达一代人被欺骗的绝望,知青那代人. 陈是好导演,后来退步了不只是他一个人的事,他好的影片是集结了好的编剧,好的摄影师,陈懂表演懂欣赏懂什么是好东西,然而自身思想水平有缺陷,所以到不了一定的高度,自恋式导演,看不到别人,只能拍自己,自己又不是接地气的人,知识分子的哀愁. 说实话,云南自有其自成系统的文化,不需要别人来启蒙和拯救,人家自身对其他文化的向往是有的,但那是文明的对话,不是一高一低的老师学生心态. 现在的中国创作非得有老师心态,大错特错. 云南本地的文化及其发达,大理是文献名邦,西双版纳也有其自身的文化,这些反倒有一种皇汉心态,用自己的文化去侵略,啧啧倘若没有后来今村昌平的那部翻拍,本片也可以在家庭题材中挣得一席地位,但无奈后来者胜于蓝,把内容拔得过高,导致本片的光彩泯灭了不少. 从内容来说,本片偏向限制性叙事,大部分视角在阿玲婆的身上展开,这与后来今村昌平采用的开放视角不同,视角决定叙述环境,个人视点令电影局限在家庭,而今村昌平的开放令整个村庄延展为看似“蛆虫”,但实为欲望与情感的混合体. 从技术来看,那几个炫目转场都是舞台手法,而远景的选取也有浓重的舞台味道,甚至打光应用都是,但在镜头运动上,环摇与平移的应用令影像活力十足,摄影棚搭造的场景也精致无比,但在现实主义倾向的文本中,未免有些过头了,三味线和说书人的应用,从旁白上增添了本土意味,但也限制了观影体验,而末尾那大段的上山镜头,搭配上导演气韵十足的置景和如泣如诉的戏曲,也是威力十足. 天空,谓天际空阔;日月星辰罗列的广大空间. 是地球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古代中国有天圆地方的说法. 人可以在天空观测气象或天文现象,从而得知天气变化、时间的流逝或自己的方位. 日出日落可知一日中的时间,晚上月亮的盈亏可以知道一个月的时间. 北斗星可以指示北方. 云的厚度和形状可以知道会否下雨. 在天空可以欣赏到许多美丽的现象,如彩虹、极光和流星雨等. 雀鸟会在天空飞翔. 由于石油等化石性燃料使用的增加而产生的悬浮质,特别是那些会在燃烧后释放二氧化硫的煤等燃料的影响,自1973年以来,除了欧洲,天空的能见度正在逐步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