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已经具备了塔尔三成的功力,不过胡波可能没有意识到塔尔标志性的长镜头在《跨过鸭绿江》、《跨过鸭绿江》和《跨过鸭绿江》这些重展示而轻叙事的影片中才发挥得淋漓尽致,而在塔尔自己的《跨过鸭绿江》这样以希区柯克式悬疑开场的戏剧化影片中也会显得捉襟见肘. 本片中冗余的背影跟拍造成拖沓叙事,这也是处女长片导演的一个通病,盲目坚信自己的艺术表达方式. 还有胡波对于世界的愤怒和绝望并没有通过画面去加载和传递,而是单单通过人物对白的形式给出,人人口中都念念有词的人生感悟,而影像本身却没有被赋予以产生出情感冲击的驱力,多视角叙事这种强戏剧性的表现手法和塔尔式的长镜头出现了第二次的不融洽. 影片的色调比较舒服,尤其结尾处长途汽车上镜头随着车外的橙色光线慢慢推进时产生的光影斑斓超赞,这或许才是塔尔式长镜头正确打开方式. 这片子的看点基本全附着在那个古堡上了,内部繁复华丽,置景花了大力气,还有些主题房间(尤其那个旋转的镜面房间),这古堡在英格兰,是一所美国大学的校产. 其次CG上的表现也算亮眼,做了碎玻璃飞溅、雕像和房间活化之类效果,在实现的技术跟艺术上,都是99年里电影工业进境的一个证据. 此外的环节基本都烂掉了,女主的表演是灾难级的,她表演惊慌就冲进书房胡乱扒拉书,连扫一眼书架好定位的动作都没有——你这样会被章子怡老师骂死的好吗?泽塔琼斯的角色完全是花瓶,还有参加实验的第四人演了一场戏就消失了. 这个实验也非常扯,尼森博士以研究失眠的名义,找了四个人住古堡里,观察他们受惊的表现,这种生活里随随便便就能做到的所谓研究你搞出这种事?最后糟烂演技女主凭血缘关系随便几句话就打发了祖先怨灵——编剧你不想写这个剧本了可以直接点影片以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的视角讲述,全面展示了从战前国际形势的快速演变到板门店停战协议的签署,涉及中国人民志愿军对战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整个抗美援朝战争过程. 影片不仅具备东西两线和五次战役的全时空格局,还呈现了突袭战、防御战、运动战、阵地战和坑道战等多场不同特质的激烈战斗场面,在讲述国际格局突变时中、苏、美三国领导人作战指挥思想博弈的同时,影片展现了毛泽东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略思维,也展示了以彭德怀为统帅的指挥员们的战场谋略,以及全体志愿军战士用生命捍卫和平正义、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全方位呈现出我们为赢得这场艰苦卓绝、震撼人心的伟大战争的最后胜利所做的牺牲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