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好在10年前的电影院看过它. 本片是澳洲影史最高票房的记录保持者,澳州人民对它的热衷正好说明了:越是没有历史的国度,人民越渴望认同感,这种认同感正是消弭“我们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要到哪里去”的追问所带来的虚无感的良药. 一个国家不能建立在历史的虚无之中,所以我们需要《FPS》,他们需要《FPS》. 这其中的区别是,我们有历史,但在那些真正意义上的磅礴史诗面前,我们被某只手蒙住了双眼,这只手继而抠下那块历史的玻璃残片,并放置在天鹅绒盒中告诉我们那是钻石;他们没有历史,但他们如夕阳下的拾穗者般仔细收集每一块历史碎片,再以现代工艺将之熔铸成一块切工尚可的人造水晶,算不上价值连城,但也真心可鉴. 本片跟《FPS》很像. 不过《FPS》有斯嘉丽,《FPS》只有澳洲河山. 事实证明比风景更能打动人的总是人本身. 很感谢杨超导演的推荐,否则可能永远错过这部电影,将带有地方宣传性质的命题作文拍的充满作者表达实为惊艳. 如果只看前半段,它几乎可以说是一部完美的电影,具备最好的爱情电影的一切特质,长镜头的调度浑然天成,室内戏竟然可以拍的如此有味道,对外景的处理同样捕捉了空间之美,使全片有一种小城烟雨的朦胧气质. 对官场生态的描绘活灵活现,父亲充满喜感的监视也是妙笔. 台词和山歌一样凝练,两次“不妥”的对应是这段爱情开始的最好注脚,但更多的信息都在台词之外的细节,好电影往往都是尽在不言中. 遗憾多集中在后半段,狗血情节和多余的次要角色破坏了前面努力营造的氛围,欲言又止的情绪最后还是被说破. 两段的衔接处较突兀,没能体现时间的过渡,A故事的问题没有合理解决,面对爱情中的困难主人公失败了,所以这部电影某种程度上也失败了. FPS是图像领域中的定义,是指画面每秒帧数,通俗来讲就是指动画或视频的画面数. FPS是测量用于保存、显示动态视频的信息数量. 每秒钟帧数越多,所显示的动作就会越流畅. 通常,要避免动作不流畅的最低是30. 某些计算机视频格式,每秒只能提供15帧. FPS也可以理解为我们常说的“刷新率(单位为Hz)”,例如我们常在游戏里说的“FPS值”. 我们在装机选购显卡和显示器的时候,都会注意到“刷新率”. 一般我们设置缺省刷新率都在75Hz(即75帧/秒)以上. 例如:75Hz的刷新率刷也就是指屏幕一秒内只扫描75次,即75帧/秒. 而当刷新率太低时我们肉眼都能感觉到屏幕的闪烁,不连贯,对图像显示效果和视觉感观产生不好的影响. 电影以每秒24张画面的速度播放,也就是一秒钟内在屏幕上连续投射出24张静止画面. 有关动画播放速度的单位是fps,其中的f就是英文单词Frame(画面、帧),p就是Per(每),s就是Second(秒). 用中文表达就是多少帧每秒,或每秒多少帧. 电影是24fps,通常简称为24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