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 莫来蒂对他者的态度用玛格丽特反复跟演员强调:要游离角色之外. 这是他对待政治、人际沟通和电影工作的观点,要尊重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保持自我又拒绝同化,这个观点隐藏在开头,示威者冲向警察一幕戏中批评演员过于投入暴力,玛格丽特反对站在道德至高点的社会电影,这种道德思考的模糊性使她过分疲倦、噩梦不断,不懂如何用语言的修辞(就像女儿讨厌的拉丁语考试)正确表达情感,美国演员情感外露的自吹自擂正好打破了她的情感表达无能,他浮夸的情感释放成为缓解玛格丽特家庭压力的调节器;莫莱蒂惯常用琐碎细节消减悲情元素,如病院探望母亲的场景,喝了一半的酸奶、检测仪的夹指、输液瓶和护士普通的慰问,营造一份平静坦然的面对;叙事欠缺的是思考和回味,平淡无奇的台词不听也没有损失,家庭主线与工作状况的片段显得格格不入缺乏共通性. 即便看到一半就猜到了可能是“赵氏孤儿”式的掉包,并且将作为震撼人心的终极大反转引爆在片尾,然而还是没明示为啥绑架,以及到底是不是她爸(彩蛋才揭示). 很同情孙爸,女儿为了救父撕碎了对父亲爱的表白的纸条(消除手迹保护爸爸)的情节很扎心. 罪魁祸首是人渣小舅子(不要娶有弟女). 抱养是这么好的反转包袱,没有配套的情节让它发挥威力——要么批判诉讼期制度,要么批判“必须亲生的才真心”的观念,可惜这个包袱为爆而爆华而不实. 以疑似被冤的笔墨去描写她爸爸,最后来个活该报应的笔调,影片煽动观众的同情立场前后矛盾. 商业故事片的张力在“打脸”主角,譬如,女儿死命怀疑爸爸杀了绑架的孩子,最后发现是爸爸为了保护绑架的孩子(并且就是自己)而牺牲了自己亲生孩子,且可恨的诉讼有效期在姑息养奸之余也保护了无辜的爸爸,这才给力啊!面临事业和家庭的双重危机,向大举误以为妻子出轨,愤然决定离婚. 在离婚冷静期小说意外卖了一千万. 为避免财产被分割,他选择隐瞒. 经历了一系列笑料百出的尴尬情境,及众多挫折和考验后,他重新审视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最终误会得以解开,与妻子重修于好并找到了生活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