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子不算差,但对于那些不了解法国历史的观众来说非常之不友好,大段大段激情澎湃关于政治和法律的论辩让片子看起来很像论文,生涩难啃. 同时剪辑上是法国一贯的怪节奏,好像在刻意追求一种从上个情节跳脱而出的不和谐状态又好像是片子太长不得已删减成不连贯的碎片. 诡异的节奏带动情绪也走向了古怪的一边,好像在高歌颂扬大革命又像是在反思人民与暴民的一线之隔,所有人都在冲晕了脑的情绪裹挟之下陷入了革命的癫狂(这倒很像革命的真实情境). 另外在民间涌现出的保守声音导演对其并没有很重的贬抑色彩这点倒是挺难得的. 法国人为自由而革命让他们感到自豪,又因自豪而再次发起革命,这种自我沉醉也很像是个无尽的轮回. 估计这只是第一部,后面还有自由和博爱吧. 可搭配瓦伊达的《芸芸众生》一起观看,很容易判断高下. 片子不少台词都很戳当今国人,但…太可怕了…陈旧古板生硬没劲…想想十七年电影里得充斥了多少这种“垃圾”(这在当时还属于好片子的范畴),从剧本到摄影到表演和当时的世界水平比不知道“老套”到了何种程度(虽然政治因素摆在那这么说好像有点不太公平,但一想到十年前都能拍出小城之春、太太万岁就又叹又气)浓浓的脸谱化时代感,尤其国共的那种强烈对比. 国民党反派永远是下三滥、愚蠢、易死的,而我党特务光荣牺牲的时候都要面朝太阳,表情凛然地坚毅赴死半分钟,实在太能抢戏了…要数全片最有戏的当属阿兰,身为反派阵营却不可自拔地爱上男主,这种最能出彩的灰色人物最后居然被安排了这么草率地领便当…唉,小资产阶级国民党反派管你是不是女主角反正必须死就对了. 不过本片在当时应该还是挺让观众开眼界的,毕竟展(批)现(判)了资产阶级在广西山沟沟里喝香槟跳伦巴的腐朽生活芸芸众生,汉语成语,拼音yún yún zhòng shēng,原指世间的一切生灵,后多指大群无知无识的人. 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